“高考结束啦,
我要睡个三天三夜!”
“考完试了,
当然要出去旅行呀!”
……
对于“准大学生”们而言
这个期盼已久的假期
终于可以自我安排了
母校在此提醒大家
切勿放松安全和理性
注意防范风险的发生
预防流感
在高考结束后,进入高三假期,人员大量流动可能会引发疫情及新一波感染高峰,学生应该:
①保持“勤洗手、常通风、戴口罩”良好习惯
②少到人群密集场所聚集
防溺水安全
夏天气温比较高,由于缺乏安全意识,每年都会发生学生溺水悲剧。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,如果游泳,要到正规的游泳馆,不要到荒郊野外野泳,也不要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。
在游泳池或在海边游泳时,要弄清深水区的位置,若不是游泳高手,要佩戴救生圈加以保护。
发现有人落水施救时,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,不能盲目下水救援,要量力而行、科学施救。
交通安全
高考结束后,很多考生会选择外出聚会、游玩。家长应提醒孩子,出行要当心,骑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,切莫酒后驾车。
坐出租车时,要乘坐正规出租车,在上车前要记住车牌号码,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,切莫贪图便宜搭黑车。
要切记:未成年人驾驶机动车不仅不安全,更是违法行为。
一定要告诉孩子,不要和陌生人搭伴出游,外出游玩要将详细行程告知家人。
个人信息安全
高考结束后,考生们将会经历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,不少人喜欢拍照晒到朋友圈,与大家分享喜悦,千万切记这六样东西不要晒:一不晒准考证,二不晒身份证,三不晒考生号和密码,四不晒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,五不晒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,六不晒录取通知书。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。
心理健康安全
考试结束后,很多考生喜欢和同学互对答案,考试内容可以交流,但是心态要摆正,不要过度影响自己的情绪。
考试全部结束后,建议家长要适当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,由于过长时间的紧张学习给孩子带来压力,考生会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,家长可带孩子去旅游、散心,放松心情,调整不良情绪。
家长要合理询问考生的考试情况,适时鼓励和开导孩子。没了高考的束缚,许多考生通宵上网,不分昼夜地疯玩,家长和老师要提醒考生考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不要过多沉迷网络,不要过度放纵自己。
运动安全
做运动千万别逞强,累了就停下来歇歇。
很多准大学生在高考前,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看书学习,现在终于有了闲暇时间,一些家长开始督促孩子锻炼身体,强健体魄。
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,但也要提醒孩子注意,如果平时没有运动习惯,在接触剧烈运动时,一定要考虑身体承受能力,适当运动,如有不舒服,就立即停止,千万别硬撑着。
兼职安全
有些考生在假期里可能会去做暑期工,在寻找暑期工作时,一定要擦亮双眼,警惕用工陷阱。
1、防止“黑中介”的诈骗,到有资质、信誉好的正规中介找工作,不随意相信网络上的兼职广告,对要求先交定金和保证金的工作,一定要警惕;
2、面试时,不要单独外出约见,更不要在夜间约见,可以和同学结伴前往;
3、要提高警惕,防止陷入传销陷阱。如不慎被骗到传销窝点,要随机应变、想方设法脱身,并且要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;
4、不抵押任何证件,用工单位要学生用本人的有关证件作抵押时,一定要拒绝,谨防证件流失到不法分子手中;要确认用工单位的合法性,并签订劳动合同。
防诈骗安全
高考结束后,你可能会接到手机短信,“本人拥有国家重点院校‘点招’名额,只要分数过重本段,就可直接进入国家重点院校……”目前我省实行网上录取,在教育部统一实施的“阳光招生”情况下,不可能出现短信中所说的录取方式。除了“点招”,还有家长收到可以“特招”的诈骗短信,高校录取无论是单独提前招生、自主招生,还是特长生招生以及各批次的招生,具体计划数量教育部事先都有备案。每个考生须在户籍所在省(地)进行报名、考试,录取时由省级招生机构进行电子注册并上报教育部,不存在所谓的“点招”、“特招”。
还有诈骗人员声称有“内部指标”,这些人伪造文件、印章,设立假报名处,假扮高校招生人员,谎称手中掌握有某些高校的“内部指标”“机动计划”欺骗家长和考生。骗子往往要求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,其余费用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。然而,当家长将定金如数交上后,就再也联系不上所谓的“招生人员”。
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,收到此类信息不要轻易相信,要及时向有关学校和教育部门核实。
高考虽然结束
但更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
希望二中学子们
带着这份安全嘱托
快乐平安地度过
这个人生中最轻松的假期